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报告 > 正文

“沈药无涯论坛”第245讲: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朱满洲博士学术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3日 15:28     作者:     来源:     浏览量:[]次

报告题目:基于精确结构的金属团簇组装材料

报告时间:2021年6月4日(周五)10:00-11:30

报告地点:南校区.制药楼227会议室

报 告 人:朱满洲 教授

主办单位:制药工程学院

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

辽宁省药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



报告人简介(中文):

朱满洲: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2011年入选安徽省百人计划、安徽省特聘专家、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化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杂化材料结构与功能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杂志Nanoscale 和Nanoscle Advances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Nanoscale Horizons顾问编委、科技部杂化材料结构与功能调控引智创新基地负责人。研究领域为金属团簇化学和非专利药物合成工艺研究。主要业绩:围绕金属团簇材料化学开展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大科学装置联合、中央军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企业委托研究项目三十余项。发展了金属团簇材料制备方法学,使团簇的液相制备从随机向精准合成发展。基于精确结构基础上,部分阐明了金属团簇的结构与其理化性质之间的量子化学规律。探索了金属团簇材料在催化、生物检测与成像等方面的应用。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Science 子刊Sci. Adv.(4篇)、PNAS(1篇)、J. Am. Chem. Soc.(16篇)、Angew. Chem. Int. Ed.(9篇)等SCI杂志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受邀在国际化学权威综述Chem. Rev.(1篇)、Chem. Soc. Rev.(2篇)、Acc. Chem. Soc.(1篇)、Coord. Chem. Rev.(2篇)等发表系列综述从不同侧面对精确结构的金属团簇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质及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做了全面分析总结,并展望了这类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论文自发表以来被引10000次以上,单篇SCI最高他引1500次以上。与省内外企业开展了广泛合作,建成了年产100吨的胸苷生产线,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其中2项已在企业得到应用并产生较好经济效益。2013年入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14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2015年获安徽大学“李世雄奖”。2018年获首届“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状”。“精确结构的金/银团簇的可控合成与构效关系”获2018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自然科学,第一完成人)。2020年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获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获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作为带头人,“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应用”入选2013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规划”培育团队,2017年以“优秀”通过专家评审,获滚动支持,2018年获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报告内容简介(中文)

基于精确结构的金属团簇组装材料:1.团簇研究意义:团簇作为凝聚态物质的初始形态, 在物质由原子、分子向宏观材料转变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团簇的形成、结构和性质, 可在原子分子物理与凝聚态物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研究原子精确的金属团簇,不仅可以精确地揭示出团簇的前线分子轨道与理化性质之间的量子化学规律,而且能够指导我们更加理性地创造新物质,发现新性能。2.发展团簇合成方法学:传统合成方法一定的盲目性、产物尺寸不均一、目标团簇含量低、分离困难。可控合成:低温聚集的动力学控制、金属交换、可控两相配体交换、原位两相配体交换、再生长。从随机到可控再到精准。3.M29合金团簇:构建了从单金属到四金属的M29团簇库(基于M29,M = Au/Ag/Pt /Pd/Cu的21个团簇)。研究了该系列团簇不同金属协同效应对光学性质和稳定性的影响。构效关系,基于精确结构基础上,部分阐明了金属团簇的前线分子轨道与其理化性质之间的量子化学规律。

报告人照片:



上一条:东北大学范永强教授来沈阳药科大学作学术报告

下一条:“沈药无涯论坛”第244讲 :美国圣约翰大学陈哲生教授学术报告会

地址:

注册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邮编:110016

通信地址: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佗大街26号 邮编:117004

办公地点:南校区明德楼二楼

研究生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