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导师简介 > 正文
导师简介

导师简介

导师详情
张景海

张景海  博硕导

出生日期:1962年02月28日

所在学院:医疗器械学院

职称:教授

职务:

最高学位:博士学位

所招专业:0860生物与医药(硕士)(生物材料与诊断试剂)、0831生物医学工程(硕士)、10070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硕士)、0710生物学(硕士)(暂不招生)、1055药学(硕士)(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研究方向)、10070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博士)、0860生物与医药(硕士)(医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暂不招生)

通讯地址:

办公电话:

手机号码:

E-mail:jinghaizhang@foxmail.com

个人情况介绍、概览

张景海,男,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生物化学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南京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1年在沈阳药科大学进行药学博士后研究。原为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首任院长,现为医疗器械学院首任院长。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围绕抗肿瘤、抗炎、镇痛、抗菌等重大疾病的药用蛋白新结构与新靶点等;申请新结构等发明专利近二十项,获得美国、欧盟、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十余项,在SCI期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出版各类教材、专著十余部。

人才称号、社会兼职等

1.辽宁省百千万人次工程百人层次人选;
2.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学会理事长;
3.中国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4.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委员;
5.中国生化制药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6.辽宁省医学信息与健康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7.辽宁省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新型医药蛋白的结构、功能、结构与功能关系、评价以及其作用靶点与机制
研究方向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在生物医药与生物检测诊断领域的应用
研究方向三:基于模式识别蛋白靶向的体内外生物检测诊断研究与开发以及新型交叉技术

纵向项目

1.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8107256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基于新靶点的三种抗菌肽一级结构解析、可溶性表达以及作用机制研究,814734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3.1类基因工程抗癌辅助新药临床前研究,2014ZX09101044-001,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4.沈阳市药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1081102-1-00,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横向项目

1.沈阳药科大学与龙行生物药业(杭州)有限公司合作实验室,0000,横向课题。

论文

1.A mutant of the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antitumor-analgesic peptide exhibits reduced inhibition to hNa(v)1.4 and hNa(v)1.5 channels while retaining analgesic activit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7.(IF=4.01)
2.The roles of conserved aromatic residues (Tyr5 and Tyr42) in interaction of scorpion toxin BmK AGP-SYPU1 with human Nav1.7.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17.(IF=3.909)
3.Enhanced interaction between SEC2 mutant and TCR V induces MHC II-independent activation of T cells via PKC/NF-B and IL-2R/STAT5 signaling pathways.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8.(IF=4.106)
4.A novel 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 involved in the prophenoloxidase activation system and antimicrobial peptide production in Antheraea pernyi.Developmental and Comparative Immunology.2018.(IF=3.119)
5.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C2 mutant drives T lymphocyte activation through PI3K/mTOR and NF-ĸB signaling pathways.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2017.(IF=3.616)
6.Active components of Bupleurum chinense and Angelica biserrata showed analgesic effects in formalin induced pain by acting on Nav1.7.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21.
7.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 β3 subunit promotes tumorigene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facilitating p53 degradation.FEBS LETT.2020.
8.Recombinant Expression,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Scorpion Venom Toxins with Three Disulfide Bridges from the Chinese Scorpion Buthus martensii Karsch.Protein and peptide letters.2017.

学术成果

1.《药学分子生物学》第5版.pzjdbm
2.《生物化学》第8版.pzjdbm
3.抗癌止痛肽VKVR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zjdbm
4.镇痛活性肽GRR两个突变体及其制备与应用.pzjdbm
5.蝎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pzjdbm
6.蝎镇痛抗菌活性肽的镇痛活性突变体及其获得方法.pzjdbm
7.蝎镇痛抗菌活性肽及其制备方法.pzjdbm

地址:

注册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邮编:110016

通信地址: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佗大街26号 邮编:117004

办公地点:南校区明德楼二楼

研究生院官微